

8月24日是个周六,刚刚从内蒙古自治区纪委监委某专案组回来的赤峰市松山区纪委常委、区监委委员伦国刚,又一头扎进办公室忙碌起来。从事纪检监察工作22年整,工作起来没有上下班、没有节假日,这样的节奏对于他而言,早已是家常便饭。
1997年7月,刚刚大学毕业的伦国刚来到赤峰市松山区纪委工作。22年来,伦国刚历练多个岗位,查办过不少案件。其中一个案子涉案金额不多,涉案人员职务也不高,却给他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
2006年春节前,伦国刚所在的检查室突然收到了“某村干部侵占贫困户补贴款”的举报。是等到春节后再查还是现在就查?伦国刚态度坚决:“如果问题属实,那贫困户还指望着这钱过年呢!”
当时正值北方最冷的时节,天寒地冻。伦国刚一心扑在案件上,冒着风雪挨家挨户走访,从资金拨付查到村财务收支。一周后,案件终于取得突破,该村党支部书记侵占困难群众补贴款3000多元的问题被查实。
腊月二十七那天,伦国刚亲手把追回的补贴款发还给了困难户。据他回忆,很多老乡都是哭着来领的钱。“群众的一声声感谢,就是我最好的春节问候。”伦国刚感慨,“这个案子一直鞭策着我,绝不能放过侵害群众利益的‘蛀虫’。”
在区纪委监委机关里,伦国刚是出了名的“拼命三郎”。日常工作中,他总是冲锋在前,忙起来经常连饭都顾不上吃。遇到紧急情况时,他甚至来不及回家收拾行李,一走就是十天半个月。
与同事们一起研讨业务时,对案件,伦国刚如数家珍,什么地方、什么人、什么事了如指掌。就连涉案人员的孩子几岁上学、高考考了多少分等细节,他都记得一清二楚:“熟悉案情是基础工作。”
从事监督执纪工作绝非易事,用伦国刚自己的话说,就是要“斗智斗勇”,就像电视剧一样。
其中查办过程最为曲折的,要数内蒙古自治区纪委监委留置第一案——乌兰察布市委原常委、集宁区委原书记杨国文案。
2018年3月,被抽调到自治区纪委监委专案组后,伦国刚和另一名办案人员负责谈话工作。他们利用手中掌握的证据,从相关联系人的情况入手进行核查。
深挖细查发现,杨国文的亲家职业是厨师,但名下却有大额存款。他们顺藤摸瓜,一举核实清楚了杨国文借亲家及女儿女婿名下存放4套房产、5000余万元存款的事实。
2018年6月,杨国文受到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并被移送检察机关依法审查起诉。今年年初,其因受贿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8年,并处罚金人民币300万元。
近年来,伦国刚被多次抽调参与大案要案查办。2017年,他受到中央纪委嘉奖。
在纪检监察一线奋战多年,伦国刚已经从当年初出茅庐的新手,变成了鬓生白发的办案能手。他在查办案件过程中,遇到过各种干扰和阻力,甚至威胁,还有人指着他鼻子骂:“绝不会放过你!”但无论面对什么,他都从未有过一丝动摇,心中永远坦坦荡荡。
没有什么可以阻挡伦国刚的坚定步伐:“我只希望能通过我们这些人的努力,让贪腐越来越少,换来海晏河清、朗朗乾坤。”(本报记者 付金泉 通讯员 冯艳敏)